【东南网】福建高校“三下乡”社会实践:结合学科专业 开展特色服务

福建高校“三下乡”社会实践:结合学科专业 开展特色服务

来源:东南网 | 作者:张立庆 | 时间:2023-07-14

东南网7月14日讯(本网记者 张立庆)“三下乡”社会实践是上好“大思政课”的拓展延伸。暑假以来,福建多个高校社会实践队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引导学生了解国情民情,用专业知识和创新实践服务人民群众切实需要,积极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在“大思政课”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福建师范大学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实践队赴南平:送法下乡拉近法治与群众的距离

7月3日至5日,福建师范大学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云程法轫•笃廌前行”实践队13名师生走进南平市和武夷山市,开展融法治教育、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历史、自然生态保护等为一体的送法下乡之旅。

图片1.png

普法宣讲课堂 学校供图

图片2.png

普法宣讲课堂 学校供图

在建阳区潭城街道人民西路建发悦城中心,实践队开展以“树立科学维权观”为主题的普法课堂宣讲。宣讲者以群众关心的诈骗、消费者权益保障等热门话题为切入点,通过播放法治宣传动画短片、分发普法宣传手册和精美礼品等形式,用具体的事例,以案释法,依法论事,向民众普及法律知识,提高消费者的维权意识和法治观念,增强消费者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自我防范的能力,做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公民。

微信图片_20230714184325.jpg

实践队为当地群众进行普法宣讲。 学校供图

在武夷山市星村镇司法所,实践队了解当地村落有关司法实践的具体情况。并前往星村镇政府,以当地乡村村民为受众群体,开展以食品安全、防诈骗、和涉茶法律方面的普法宣讲,进一步增强广大群众学法守法用法的法律意识,为法治乡村建设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同时,实践队以面对面,点对点走访宣传与法律援助为载体,深入各家各户,通过发放宣传折页,走访调查研究等,将普法宣传深入村民家中,拉近法治与群众的距离,着重走访老年人的家庭,着重关照老年人权益保护,对空巢老人细心讲解养老型诈骗、“保健品”骗局等,并赠送法律周边。

微信图片_20230714184309.jpg

实践队在福建武夷山燕子窠茶园普法。 学校供图

在“国家三茶统筹综合标准化示范区”福建武夷山燕子窠,实践队在武夷山市司法局相关人员的带领下,深入调查当地生态保护、绿色产业、乡村振兴在法治护航下的发展成果,感悟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在此过程中,实践队向武夷山市首席茶业有限公司了解企业经营发展历史、现状及法律需求,调研茶企在生产、加工、销售中所遇到的法律问题,并开展“茶叶经营中常见的法律纠纷问题及应对策略”等常态化涉茶法律宣传,切实增强“三茶”企业防范风险的能力,共同助推乡村振兴发展,脚踩乡土间,送法进茶园,送法进农田。

福建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社会实践队赴建瓯:切身寻访 听民众新医改感受

7月6日,福建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社会实践队“情暖芝城,医心乡伴”赴建瓯实践队来到了东峰镇卫生院。在卫生院内,队员们通过参观院内环境、向病患发放调查问卷和采访医务人员,感受建瓯基层卫生机构的医疗状况,并在访谈过程中了解了医改政策在基层实施的具体情况。

微信图片_20230714145018.jpg

向居民发放问卷调查。 学校供图

在实践地东峰镇卫生院,队员们首先组织卫生院患者填写“居民对建瓯新医改政策现状的了解程度和认知情况”的问卷。在发放问卷的过程中,患者们积极反馈自己在就医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特别是一位患有慢性病的病患表示,在建瓯市进行新医改后,政府不仅提高了补助标准,还向患有慢性病的病人免费赠药,并且定期邀请市里的专家来坐诊。这些改革措施缓解了他们的的经济负担,提供了更加便捷和高效的医疗服务。患者们也提到,希望新医改政策能够进一步落实到基层,提供更加惠民和便民的医疗服务。同时,队员们向院内病患发放了建瓯新医改宣传单,以提高居民对新医改政策的关注和了解,促使他们积极响应医疗改革措施。

微信图片_20230714145022.jpg

实践队向医师发放问卷调查。 学校供图

东峰镇卫生院检验科的两名医师在谈及对新医改的感受时表示:“新医改后,东峰卫生院成为医共体中的一份子,信息化建设服务加强,医疗资源得到了其他医疗机构的共享,基层医师队伍建设稳步发展,医疗服务水平提高了,有力缓解了基层人民‘看病难’的处境。”

队员刘俊彤分享此时实践心得时说道:“通过本次调查问卷和采访,我切实感受到了新医改为人民带来的便利,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愿意走到乡村中去,扩大人才队伍,为基层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其他队员也纷纷发表了看法,表示要继续关注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为推动新医改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赴漳州市华安县:调研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美丽蝶变

近日,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赴漳州市华安县民族团结实践队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两位带队老师,实践队在官畲村细心观察、亲身体悟官畲村的生态环境,深入村民家中走访村民,听村民讲述官畲村的故事,与官畲村原村支书、村主任、漳州市官畲投资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等人座谈,感受到在党的全面领导以及村民的努力奋斗中,官畲村在改革发展浪潮中从“赊村穷寨”到获得“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等多项荣誉称号的蝶变。在走访中,官畲村前任村长、原村支书蓝金福详细讲述了官畲村从种茶脱贫到茶旅融合发展过程中的艰辛历程,实践队成员被村干部带领村民脱贫致富道路上敢为人先、勇于奉献的精神深深感动。

微信图片_20230714145155.jpg

实践队在官畲村座谈。学校供图

实践队将校内思政课理论学习与“三下乡”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不仅把理论的课堂搬到了现场,更把现场变成了宣讲理论的舞台。学院“领航”大学生理论宣讲团成员冉琳琳同学在华安大地土楼保护中心进行“传承护文化遗产,文脉颂中华力量”的理论宣讲。该宣讲围绕福建土楼的申遗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关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以及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重要论述等方面展开。实践队在“三下乡”社会实践中传递党的声音,把党的创新理论及时送到基层干部和群众心坎上。

微信图片_20230714145206.jpg

实践队成员在华大大地土楼保护中心进行理论宣讲。 学校供图 

在官畲村,实践队还围绕乡村振兴中的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大方面展开调研,在大地村就“大地土楼文化遗产保护”展开调研。实践队结合参观考察、走访座谈、问卷调研的情况,对官畲村如何加快实现乡村振兴以及如何进一步保护华安大地土楼文化遗产积极献智献力。


版权所有 © 福建师范大学法学院 福建师大旗山校区文经楼二层 电话:0591-22867987 邮编:350108
[频道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