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抹憨厚的笑容,一席普通的的装束,一个踏实可爱的大男孩,这几乎是所有人见到他的第一印象。2014年,他从母校福建师范大学毕业,却在毕业之际坚定的选择了入陇支教,给自己的志愿服务生涯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他是一名平凡的法科学子,他是一个普通的共产党员,他是陈森霖。让我们一起走进陈森霖,走进他传播爱的支教梦。
“那里风景独好,心中有爱,自然不苦”
2014年8月,陈森霖作为研究生支教团的一员,奔赴国家级贫困县甘肃省古浪县开展为期一年的支教扶贫工作。当笔者问及他支教环境苦不苦的话题时,他立刻爽朗的笑了。“那里风景很美,空气清新,从小生活在农村的我并没有觉得苦啊。”正是这样朴实而诚恳的他,在一年的支教生活里找寻到了自己的快乐。古浪县地处甘肃中部,腾格里沙漠南缘,气候干旱,当地受气候条件影响,发展受到极大的限制。作为一个南方男孩的他,一直忍耐并克服着南北方气候差异给他带来的各种身体上的不适应。饮食文化甚至是语言上的差异,他都一直努力的适应着,改变着。他坦言,刚开始身体上确实有些不适应,但孩子们的笑容和当地人淳朴而热情的招待让他倍感温暖,些许的不适也就不值一提了。
“有人在筑起的小巢里/满意啁啾,你却风尘万里奔向/大爱的远山。你镇定地走去,迎着强劲的太平洋盛风。”这是王京生先生为支教老师专做的一首《致支教者》,我想这大概也是陈森霖的写照吧。放弃安逸的工作生活,走入大山,倾听贫困地区孩子们的心声。带着无比的坚定和执着。
在交流中,陈森霖还提到,支教一直是他的梦想。作为一个寒门学子,他深知生活贫寒带来的苦,曾经很羡慕支教的同学,觉得支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在校之时他便通过各式各样的志愿活动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终于轮到他有支教的机会了,他便毫不犹豫的报名,而后经过重重审核,终于圆梦。问及是否后悔参与支教花费一年的时间时,他用坚定的微笑给了我们最肯定的答案。一个看似伟大的举动背后,实则只需要一颗勇敢坚定的爱心支撑。
“这不止是经历,这是成长”
“支教回来之后我才真的发现自己以前真的太不够成熟,支教给我的历练和成长,让我变的更加强大,更有信心面对之后人生中的风雨。”当被问及支教的收获时,陈森霖憨笑着说。谦逊真诚如他,在人生的每一步里,吸取经验,收获成长。相信眼前的他,憨厚朴实的笑容里透出的超乎同龄人的成熟气质与他一年的支教经历不无关系。
到达古浪三中之后,陈森霖不仅致力于学校的教学工作,还将学校的文化建设工作搞得有声有色。不论是学校的学生会纳新见面会,亦或是校园文化节的筹备和节目的排练,他都投入了极大的心血,这些活动丰富着同学们的课余生活,也温暖着他们的心。作为法学学子的他,也在3·15期间举办了普法活动,发挥着自己的专业知识,将法律知识送入校园,送入每一个孩子的心中。他还积极参与了当地的治沙活动,和其他的支教团成员一起,深入沙漠,植树治沙,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
在经常停电停水的学校里,他常常或是秉烛备课,或是借着烛光给同学们讲课,答疑解惑。他亦曾笑言,他住在“风水宝地”,一个下雨漏水风吹凉入骨的房子里。这段经历,让他对于自己原来的生活愈加感恩,也变得愈加坚强。他说他乐观的心态,让他不论在什么样的环境里,都一直保持着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无论何时,都保持谦逊和对生活的热爱。对于自己的付出一直轻描淡写的他,背后不为人知的辛酸和努力,大概只有汗水知道吧。
“如果以后有机会,我还想再去一次”
一年时间,白驹过隙。2015年7月,陈森霖结束了自己的支教生活,跟随支教团一起返回福建。他说最放不下的还是那些孩子,不知道调皮捣蛋的男生现在有没有变乖巧,家境艰难的女生还有没有坚持着自己的学业,学生们的学习现在怎么样了。离开甘肃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学生们通过短信电话与他依旧保持着频繁紧密的联系,告诉他最近的学习情况,也会倾诉心里的烦恼。电话这端的他,牵挂着,担心着,也怀念着。
临走时,孩子们给森霖开欢送会,给他唱歌写信,让一个大男孩,几度感动落泪。一年来的点滴,如电影放映般一步步回放,与孩子们相处的种种,让他带着不舍和感动,艰难地踏上了返程。一路往南,当沙丘逐渐变成灌木再看到绿洲,他知道,他离孩子们越来越远了。即使在开始,便已经知晓会有离别这一天,但真正离别之时,师生之情是最深最重的羁绊。
每一个出生在江南水乡的人,大概都有一段割舍不掉的北国梦。北国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北国有策马扬鞭,红尘滚滚。这一段发生在北国的支教故事,定会是森霖此生难以忘却的记忆和终身宝贵的财富。他说每一个支教人,都会将一句话铭记在心,“用一年的时间,做一件难忘的事”。直至今日,甘肃的沙漠,甘肃的雪,甘肃当地老师同学,都是他日日萦绕在心头的记忆。
好友问他是否愿意再回去那里时,陈森霖坚定的说:“如果有机会,我还想再去一次,与学生们相处的时光,有无以复加的快乐。”大概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快乐,而陈森霖的快乐,在学生们的笑脸里,在那段难以忘却的支教生活里。
和每一个无私奉献的共产党人一样,陈森霖用一年的时间,将爱和温暖播撒到了遥远的甘肃。他的诚恳和淳朴,乐观自信的笑容,对待生活的乐观积极,无不向社会传递着一种当代青年的社会正能量。一代又一代支教人,会让爱心的小树茁壮成长,终成庇荫的森林。而他们的爱,在干涸的山区,滋润着每一个孩子的心。